为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基金份额转让交易,助推上海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工作深入推进,在上海市国资委的指导下,上海股交中心联合市属国有企业、境内外专业机构组成专项课题组,共同开展《国有企业基金份额估值方法体系与数字化估值系统建设》课题研究,探索构架基金份额估值模型,为国有企业基金份额转让交易提供定价依据。经历时一年多的学术论证、实践调研、系统开发测试,该基金份额估值系统于日前正式上线,投入试运行。
一直以来,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基金私募股权投资,推动国家硬科技创新,累计投资规模较大,资金存在退出难、退出慢的困境,基金份额转让的退出方式日益受到各方的重视。上海股交中心自获证监会批准开展基金份额转让业务以来,不断完善制度设计、积聚交投各方、争取政策支持,积极为投资资金的退出创造有利生态环境。而由于信息不对称、基金管理人配合度低、基金合伙协议及附加条款的复杂多样性等原因,买卖双方很难就转让价格达成共识,影响了交易效率。
为破解交易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定价难题,课题组搜集国内外基金份额二级市场的相关资料,研究其基金份额估值过程中的方法、数据、算法、流程,充分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;聚焦问题导向和实务导向,走访调研相关企业,广泛征询收集在基金估值定价中遇到的问题及需求,并最终聚焦形成基于课题研究成果的基金份额估值系统,以提升上海股交中心“做估值、做流程、做标准”的核心竞争力。
基金份额估值系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:一是相较于传统企业估值,考虑了标的非标性突出、底层资产数量多、行业覆盖范围广、跨多阶段存续期等特点,囊括基金维护、基金估值、基金画像三大功能,适用交易估值定价与日常估值管理两方面应用场景;二是服务买卖双方以及交易平台三类市场主体:通过该系统,卖方对所持份额进行估值管理,据此提出报价区间;买方通过系统对数据进行解析和调试,从而判断标的价值;上海股交中心可用其作出价值参考,撮合交易,为基金份额转让提供估值帮助。
截至目前,上海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平台共计上线89单基金份额(含份额组合);已成交68笔,成交总份数约为169.7亿份,成交总金额约为200.58亿元;完成21单份额质押业务,质押份数为21.40亿份,融资金额约33.13亿元。
基金份额估值系统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,随着系统运用、推广与完善,基金份额二级交易的估值方法体系将向着公允性、客观性、数智化的方向发展,形成开创性的头部示范效应,帮助二手基金市场的买卖双方高效、快速达成转让交易,助力上海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工作深入推进。